时光荏苒,白驹过隙,转眼间就在珞珈山下度过了9年光阴。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里,葱茏的珞珈山、美丽的东湖水做伴,实乃一大幸事。
在武大,我很荣幸能够拜师于陈传夫教授门下。导师引导我们关注国际研究热点,鼓励从不同学科角度探索分析问题。我常常惊叹于导师切入问题的视角、提炼证明观点的思路、资料取舍与组织的匠心。和导师讨论研究课题如饮甘泉,导师的点拨常有茅塞顿开之感。导师强调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,告诫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,这种潜移默化的培养成为我们内在的意识和习惯。导师对图书情报事业的执着与热爱,为学、为人、为师之风范,让我体会到了一名知识分子为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品质与人格魅力。
信息管理学院90年薪火相传、弦歌不辍,造就了她在中国图书情报学领域的深厚底蕴和辉煌地位。在这里,我接触到了太多令我敬仰的老师,他们在学识、修养、人格等方面都是我学习的楷模。大学生科研立项,暑期社会实践,不论找到哪位老师都会给我们热心的指导,积极的帮助。传道、授业、解惑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行。学院经常举办国际会议,使我们不出国门也能领略国际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。
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胡德坤院长曾提出:“理科研究上水平靠设备,文科研究上水平靠文献资料,文献资料可以说是文科学者的生命线。”科研竞争可以说是信息资源掌握的全面性和时效性的比拼。在武大求学无疑是幸运的,不论是纸本资源还是数字资源,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,为我们的科研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保障。徜徉于书海,漫步于数据库,这种求知的过程真的需要好好把握。
我在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担任了4年编辑工作,不同学科各自的研究特点:哲学的思辨分析,历史学的考证严密,经济学的强调实证,法学的推理逻辑,开阔了我的视野。曾听到一种说法:“科研不是请客吃饭!”的确,学习科研的过程是艰苦的,因此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。导师经常倡导我们要进行“快乐科研”,这种快乐体现在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。如果能够就某一个研究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,那种收获的喜悦,能让人感到在科研过程中艰苦的付出是非常值得的。
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。”庆幸在武大遇到了一批团结、友爱、上进的同门。我们如兄弟姐妹般一起走过,使求学的日子显得饱满和充盈,同时多了一份开心与快乐。我们互相鼓励,彼此慰藉,一起品尝科研时的艰辛,一起享受放松时的愉悦。每个人的特点不同,有人善于发现问题,有人善于方法应用,有人善于语言组织。通过科研合作,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不同优势,在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中,大家沟通交流,相互启发,比一个人冥思苦想更容易有收获,更能够取得进步。铁打的师门流水的学生,一届又一届毕业离去,这份珍贵的同窗之谊将永远留存记忆深处!
(稿件来源:武汉大学报第1201期 作者:吴钢 编辑:张海东)
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©版权所有
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